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学而思CTO田密:大模型为突破教育行业的“不可能三角”带来曙光|WAIC 2024

[日期:2024-07-08] 来源:  作者: [字体: ]

  “人工智能+教育”作为教育科技领域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本届WAIC的重点议题。在该领域,学而思等先行者已探索出初步的成果,并推出相应的产品。

 

  今日,由财联社主办,学而思、东浩兰生协办的【WAIC AI产业创新与投资发展主题会】重磅开启。学而思教育集团CTO田密在“教育大模型,构建未来个性化学习蓝图”的演讲中,对大模型在教育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前景,以及九章大模型的新研发成果和落地产品进行了分享。

 

  大模型突破教育行业的“不可能三角”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突破教育行业的“不可能三角”提供了机会,大模型技术的出现,更为突破这种不可能带来了一缕新的曙光。田密称,“所谓不可能的三角,是指很难同时做到个性化、高质量和大规模。”

 

  田密认为,在大模型技术出现之前,AI已经赋能了教育科技的各个环节,如备、教、练、评、管。所谓“备”,即在老师备课时,AI帮助其自动组织讲义、组卷等。他用学而思举例说道,学而思早前推出的小班可以做到高质量和个性化,但难以达到大规模,此后推出的大班又在个性化上略有缺乏,后来,试图利用AI技术个性化和大规模,但其授课能力与真人老师仍有很大差距。

 

  随着大模型技术逐渐深入千行百业,其在教育科技领域,也愈加能发挥重要作用。田密认为,“所有的教育AI科技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因此,在2023年,学而思推出了国内教育大模型——九章大模型。

 

  对于利用大模型重构教育科技的原因,田密称,是因为大模型和传统的深度学习技术有三点本质差异。其一,大模型更加通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个大模型“搞定”所有任务,极大降低了训练成本,提升了训练效率。其二,以通用大模型为基座,使得大模型在学习教育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世界知识,变得更加聪明。其三,生成式大模型具备多轮交互能力,使得人机交互或者师生交互更加容易、便捷。

 

  “五大场景”重构教育科技

 

  学而思是如何利用大模型重构教育科技的呢?田密将其分为解题、对话、批改、讲题和推荐五大场景。此外,九章大模型目前已推出全新的“讲题”能力,即像人类老师一样逐步解答,并非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可随时打断,进行追问。

 

  “大模型的训练过程和孩子学习很相似。”田密介绍道,单一大模型很难同时学好语文、数学和英语,因此要研发多个专门针对特定学科的“专家型”大模型,再加以组合。因此,九章大模型便是是将多个专家模型组合形成的“全学科大模型”。田密表示,训练教育大模型和训练通用大模型没有本质差别,分为预训练、有监督微调、强化学习三个阶段。

 

  目前,AI大模型对教育科技的赋能还在早期阶段。田密表示,大模型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幻觉问题”。虽然通过搜索召回增强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前述问题,以使大模型能有效应用于实际产品中,但仅能缓解,难以完全消除。为此,田密称,会将学而思的三项核心AI能力(解题、讲题、批改),向全行业开放。

 

  此外,对于教育类大模型是否会代替人类老师担忧,田密给出了“不会”的答案。他认为,大模型的角色将是老师的AI助教,在AI的减负下,老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关爱上,如唤醒、激发、鼓舞;大模型也会是学生的AI学伴,24小时陪伴学生成长。

 

  据了解,学而思在教育科技研发领域深耕已久。自其成立,便在积累题库数据,田密将这些数据称之为大模型训练的“原材料”;2017年,学而思成立AI Lab,在语音、图像和NLP方向不断积累,形成了教育全环节的解决方案;2019年,学而思承建了科技部智慧教育国家新一代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