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DC.2025 | 工程工具分论坛:聚焦AI与创新工具,赋能应用开发新范式
2025/5/30 16:43:59

    5月24日,开源鸿蒙开发者大会2025(OHDC.2025)工程工具分论坛在深圳圆满举办。本次分论坛由开源鸿蒙IDESIG组长、华为终端BG工程工具技术专家唐春担任出品人,主题为“开源鸿蒙应用开发新范式下的软件工程技术和工程工具的创新与实践”。
    工程工具分论坛共有7个议题,分别邀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7位主讲嘉宾做了精彩分享,涵盖内容包括软件测试、程序分析、GUI智能体、AI辅助开发、游戏应用调优、软件工程和工具创新规划等,通过结合学术界的创造性研究和企业界的创新实践,为参会者打开新的视野。
    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教授苏亭首先带来了题为《基于性质的GUI测试技术》演讲,围绕业界在功能测试中的痛点问题,介绍并探讨了基于性质的测试技术。在过去的十余年中,自动化UI测试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软件错误检测方法被不断完善,并逐步应用于业界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尤其是在移动应用领域。然而此类测试技术局限于检测稳定性问题,如应用崩溃、闪退,缺乏测试断言,很难应用于UI软件功能正确性测试。苏亭在演讲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性质的GUI测试技术(Property-basedGUITesting)及其对应工具实现Kea2(https://github.com/ecnusse/Kea2),并探讨该技术可使能的各类应用场景,如脚本与自动化UI协同测试、场景相关的应用检查等,该测试技术已经在一些国内外头部商业应用中找到了百余个重要的软件功能和隐私安全缺陷。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林云做《多模态需求驱动的GUI测试智能体》主题演讲,探讨了新范式下的GUI测试技术,介绍了如何利用视觉语言模型将手机应用的需求转化为界面上的操作指令。该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挑战:第一,如何解决丰富的控件空间引发的VLM模型幻觉问题;第二,如何利用VLM的通用知识来捕获领域相关界面知识。演讲以与国泰君安合作的GUIPilot项目为例,分享GUI智能体技术的价值。最后,林云展望未来,认为以GUI测试智能体为基础,可驱动需求生成、开发流程优化,助力相关应用生态发展。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左志强在《实时程序分析》中阐述了现有程序分析技术的局限性,如静态分析因其抽象属性一般误报率较高,而动态分析因其有限测试空间通常具有漏报率高的缺点。针对这些问题,左志强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可用于生产运行环境的高精度、高覆盖率程序分析技术——实时程序分析(LiveProgramAnalysis)及其在安全相关软件缺陷检测方面的应用。
    华为终端BG程序分析技术专家程帅站在技术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视角,分享了《程序分析技术提升应用开发效率的实践》,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技术构建的程序分析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构筑的静态分析CodeLinter工具和动态分析应用体检工具的优秀实践。其中,围绕用户反馈的实际体验和关键诉求,具体阐述了优化思路和关键技术实现。最后,结合大模型技术,展望了未来程序分析技术提升应用开发效率的可能方向和阶段性探索。
    华为终端BG性能工具技术专家牛国亮分享了《一站式游戏&图形性能功耗调测调优工具介绍》,详细介绍了HiSmartPerf从游戏性能功耗测试到CPU调度、指令数、GPU的全链路分析能力。针对GPU渲染瓶颈,工具可以一键调用GraphicsProfiler精准诊断图形渲染效率存在的问题,助力开发者高效优化游戏体验,该工具集可为游戏开发全流程提供精准支持。
    华为终端BGAI技术专家罗幼泉在《AI辅助编程解决方案探索与实践》中指出,基于对开发者和应用架构的深入洞察,确定了当前AI辅助编程的关键场景,如页面代码生成、逻辑代码续写、编译构建错误修复、难点问题定界定位。通过设定可量化衡量的关键指标,定义AI辅助解决方案分层架构,使用模型能力、RAG、MCP、A2A等关键技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人工智能世界_专注人工智能领域,汇集人工智能技术资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